詳細內容
產品名稱:高效中和緩蝕劑
一、概述
隨著我國煉油工業的發展,高含鹽、高含硫原油不斷增加,給裝置的防腐帶來一定的困難。主要腐蝕來源于原油中的氯化物、硫化物。上述鹽類在高溫下遇水生成HCI和H2S,于低溫輕油部位(溫度低于230℃、有水存在)形成HCI-H2S-H2O系統的電化學腐蝕。
原油在加工過程中,蒸餾塔頂的腐蝕與抑制,一直是煉油行業的主要課題之一,原油性質不同,無機鹽類含量也不同,要完全避免設備的腐蝕是困難的,但把腐蝕降低到最低程度、并穩定下來,則是可行的。
目前,我國煉油行業在防止塔頂腐蝕方面,主要采取NH3中和、輔助以注緩蝕劑的辦法防止腐蝕。但NH3沸點很低(-33℃),注入塔頂后,NH3基本處于氣相,在液相中的濃度不超過10%(塔頂溫度120℃時約2%),因此NH3對水初冷凝區的中和作用是很差的。根據數據表明,在塔頂水初冷凝區,當冷凝水量達到5%時,約50%的HCI已溶入冷凝水中。當冷凝水達到50%時,幾乎全部的HCI已溶入冷凝水中。由此可知,NH3對水初冷凝區及在液相中的HCI很難控制。
NH3作中和劑對塔頂液相的PH值較難控制,用NH3作中和劑,注入速率只要波動5%,PH值就會有較大的浮動,如果向低PH值變化,會出現酸性腐蝕,如果向高PH值變化,則生成高沸點鹽類沉積,產生垢下腐蝕。使用有機胺,注入速率變化,對PH值影響較小,中和后生成的是低沸點鹽類,不結晶、不結垢、不腐蝕,注NH3和注有機胺對PH值的影響見下圖:
從上圖可以明顯的看出,NH3在PH7時是很難控制的,而有機胺在PH7-8時非常穩定。
我廠生產的HS系列中和緩蝕劑是在綜合國內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,研制以多組分有機胺為主,復配高效緩蝕劑的中和緩蝕劑,該緩蝕劑目前已經在國內10余套裝置上應用,取得了滿意的效果。
該中和緩蝕劑可有效地抑制低溫腐蝕,最大特點是具有中和成膜雙重作用,能夠有效地防止常減壓塔頂冷凝、冷卻系統的低溫腐蝕,該劑還可廣泛應用于各類煉油裝置的分餾系統塔頂低溫防腐。
二、性質:
項 目
|
指 標 |
實驗方法 |
外觀 |
無色或淡黃色液體 |
目測 |
密度 ( 20 ℃, g/cm3 ) |
0.98 ~ 1.05 |
GB/T1884-2000 |
溶解度 30 ℃ |
全溶 |
目測 |
PH 值 |
9.0 ~ 11.0 |
GB9724-1991 |
緩蝕率 |
≥ 90 % |
|
三、使用方法:
加注量可根據水中 Fe2+ 的含量而定,一般加注量為 10-60ppm 之間。
四、包裝及貯存:
1 、包裝:產品用鐵桶包裝,每桶凈重 180kg 。
2 、運輸:運輸時應該輕裝輕卸,勿倒置,防止日光曝曬。
3 、貯存:應存于陰涼、透風、干燥庫房內,遠離火源。保質期為一年。
【上一個: 脫硫醇活化劑 】 【 下一個:油溶性高溫緩蝕劑 】